萬事發酒店櫃台一位笑容可掬的中年婦女迎接著我們,因為我們上午十一點多就來CHECK-IN,但是房間還沒整理完畢,所以她建議我們先到附近用餐,半小時之後就可入住。我們將行李寄放,請她推薦附近好吃的店,她熱心地用廣東腔國語加上動作告訴我們:馬路對面一家叫做"隴飛"(?),東西都很好吃,而且很近。我們依著她的指示走出酒店。
忽然想起出發前我已整理好一張美食店家的表格,放在大行李裡,又回酒店去拿,順便詢問"福隆新街"的方向,櫃檯媽媽語重心長地勸我:"唉呀,福隆新街的不好吃啦,專門騙不知道的觀光客的錢囉,"隴飛"好吃,又比較近,就在對面!"我看她如此推薦,繼續追問,"要點什麼?"她覺得我的問題很多餘的語氣回答說:"啊呀,都很好吃囉,但是雞湯米是招牌囉!"
然後一邊"啊呀",深怕我去福隆新街被騙的樣子,一邊乾脆拿出紙筆寫給我看,我一看傻眼~"榮暉",心想:還好有用寫的,不然我絕對找不到!她一面寫,我一面念,可愛的她又學我念,學了之後還是"隴飛",有她這麼誠摯的推薦,我們如果還執意要去"福隆新街"的話,就太對不起她了。
果然,過了馬路往"司打口"方向走,有一片公園廣場,看到用很有典雅的白底藍字瓷磚標示地名("前地"就是廣場的意思),才知道這裡就是"司打口"所在地。廣場周圍望一望,就看到"榮暉"了,果然很近!
店家門口停著一輛和老公的"黑納"同一款的捷安特單車(莫非台灣運來的?),店內燈明几淨,11:30已經客滿,只剩門口的位置留給我們,可見生意不錯,值得一嚐。
點餐本好多頁,麵、粥、飯、三文治、多士(吐司)、飲料......,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撩亂,每頁都想點它一份,但是俗話說得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還是聽取櫃檯媽媽的建議,點了一碗"馳名雞湯米/MOP22元",再亂點一盤"醬骨菜撈河/MOP20元"(撈就表示是"乾的"的意思)。
"雞湯米"我把米誤會成"飯",今天不想吃飯,所以改成"雞湯麵",後來才知道"米"是"米粉",應該不要改,既然是招牌,沒吃到就太可惜了!。這一碗果然名不虛傳,看起來油膩膩的雞湯,喝起來甘甜香醇,雞肉軟嫩,裡面還有木耳、冬瓜、草菇、枸杞,我們兩人搶食,最後還把整個碗公捧起來灌著喝,喝到一滴不剩,這一碗在我們三天八餐中,我們排第三名,至於前兩名是什麼呢?欲知結果,尚且敬待之後分解唄!
另外一盤也不錯,"醬骨"其實就是帶軟骨的雞塊,味道很好,愛啃軟骨的二姐一定很愛,但是河粉太軟爛,味道很淡,口感不好,改點撈麵應該會比較好。
簡單的一餐,大大的滿足,餐廳對面就是兒童遊戲場,牆上用馬賽克拼貼出澳門幾個地標,有"東望洋山的松山燈塔"、"盛世蓮花"標誌、跨海大橋、再來是"大三巴牌坊"、"旅遊塔",很有意思,還沒開始我們的行程,已經先出現重要的景點。
廣場回酒店的路口有一間非常特別的黃色建築,是"同善堂第二診所",我們在門口探頭探腦時,正好中午十二點,診所關門。這是我們第一個遇到的"葡式"建築,很興奮,拍了很多照片。
"同善堂"是超過百年歷史的民間慈善機構,創立於1892年,一直堅持免費服務,為需要的人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附屬機構包括診所、學校、托兒所等,經費來源除了政府資助、各界捐款和產租收入之外,還有一年一度的"沿門勸捐",真有心!
同善堂第二診所旁邊,一家很老的"皇宮大旅館",裡面的陳設讓我們非常好奇:用鐵窗圍起來的"帳房"(防搶嗎?)帳房下面好像有一間小廟,帳房旁的走道好像有很多間低矮的房間,心中納悶著:現在還有人要住這樣的旅館嗎?屋主如果改收門票供觀光客參觀,會不會反而生意更興隆呢?
酒店正對面巷子裡有另一家櫃檯媽媽推薦的餐廳~"南苑海鮮酒家",剛才"榮暉"試吃成功之後,決定明後兩天換來這家品嚐看看,今天吃得很飽,先散步去探一下虛實,一看~很大一家港式飲茶店,裡面座無虛席,門口貼著"平日11:00以前結帳,每碟十元"。門口張望之後,只嘆自己肚子太小,不然真想立刻走進去,點上一大桌。
小巷子的尾端是個斜坡,二樓有空橋連接兩排屋舍,很特別,之後就沒有再見到類似的建築出現,不知道這裡為何會要將面對的兩排房舍在二樓相連接?除了遊玩名勝古蹟,我們也想在街道巷弄之間走走,想順道看看當地人實際的生活環境,接觸真實生活的面貌,發現澳門真是地狹人稠的地方,一般居民的房舍不大而且外觀老舊,加裝鐵窗向外增加空間的情形比台灣還嚴重,不知澳門政府有沒有都更計畫。
沒想到小巷中還有小巷,彷彿走進迷宮,沒完沒了。看起來小到不行的巷弄,裡面各種店家都有,這家麵包店生意很好,麵包就放在門口,看起來很美味的樣子,忍住,不然我又要灑銀子了。
麵包店正對面一家店門只開四分之ㄧ的店,烏漆嘛黑的,裡面一位老先生蹲在門口,好像是修理東西的店,有趣的是,它的牆上寫滿"聲光電熱"、"能"、"頻率"這類物理知識,好專業啊!
繼續在巷子裡亂繞,哇!好熱鬧啊,人群出現了,涼茶店、肉乾店、現做花生糖的攤子、炸雲吞......,我們住的附近這麼多好吃好逛的,怎麼辦?我們會不會三天都在酒店附近亂逛而已啊?我倆不禁擔心起來,繼續走下去,原來這一條就是鼎鼎大名的"清平直街",澳門知名的手信店"杏香園"、"咀香園"、"鉅記餅家"這裡都有。
和清平直街垂直的這條巷子房子味道又不一樣了,原來這裡就是我向櫃檯媽媽詢問的"福隆新街","白底紅窗"還有"旗子"招牌是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這裡以前是"紅燈區",澳門政府改造成購物、觀光、美食街,有名的"佛笑樓"餐廳就在這裡。
我們和飯店的櫃檯媽媽約好半小時後回來CHECK-IN,沒想到我們花了一個小時才來報到,誰知道這附近這麼好玩呢!住萬事發酒店真好,推推推!
一邊回憶,一邊找資料,發現這一個區域在上個世紀非常精采熱鬧:
司打口這裡竟然是中國第一個專門進口鴉片的碼頭,可以說是鴉片戰爭的肇始地;"司打"是收完關稅之後,貼上印花(stamps)的譯音,現在的同善堂醫院當時竟然是存放鴉片的倉庫,真是快昏倒了!
再來,我們住的酒店旁邊的歧關車站對面到新馬路那一大片區域,以前是船隻停靠的"白眼塘",後來白眼塘填塞之後,這附近開了很多煙館和妓院,所以現在熱鬧的清平直街和福隆新街一帶以前都是是非之地;現在歧關車站對面的辦公大樓和旁邊舊舊的濠江酒店,以前這裡是舊市集,後來改為戲院,倒閉之後又改為警察局,發生澳門史上最血腥的暴動鎮壓事件~"五二九慘案"。
了解這裡的歷史,看得津津有味,維基百科裡有詳細的介紹,包括地名的解說都很清楚,下次再到這裡,不會再是走馬看花了。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司打口、白眼塘、人昌押、五二九慘案(捷成事件)
福隆新街青樓史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11/f11_01_03_00_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