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錯,決定捨棄身體微恙的二姐一家人,夫妻二人往南走。選定芎林的飛鳳山,便驅車出發,走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接123縣道往芎林方向,看到往芎林市區的指示牌左轉(我們太相信公路單位作的觀光地指示牌,以致看到123縣道未左轉而依飛鳳山指示牌直走,結果繞了一大圈),隨即可看到往飛鳳山的指示牌,右轉循竹24鄉道往上走就會接到飛鳳山牌樓。我們往前到修心宮附近想找停車位,沿路早已停滿了車,所以又回到牌樓附近,還好順利找到停車位。
預計從飛鳳山牌樓出發,經第一停車場,爬石壁潭山,往觀日亭,到飛鳳山,下到雲谷寺、代勸堂,繞一圈回到飛鳳山牌樓。
走到第一停車場附近,三叉路口的左側,可以看到感應橋的遺跡及三塊碑石。參考Tony的自然人文筆記(0442)內容,感應橋的由來是因為日本大正年間,新竹富商古雲梯來飛鳳山進香祈求得子,果然如願生下一男,於是捐建此橋,方便信徒上山進香。
[感應橋紀念碑]是大正九年(1920年)立,[感應橋記碑]是民國46年(1957年)立;[開路紀念碑]是昭和二年(1927年)立。後來因開闢產業道路,感應橋也隨之荒廢。
沿三叉道路右側往修心宮,約300公尺,道路右側見到跨溪的水泥橋,橋頭即可見到清楚的指示牌;往右,觀日坪古道2800公尺,走產業道路經石壁潭山往飛鳳山,是我們今天計畫的路線;直走,觀日坪古道1800公尺,走主產道,直接往飛鳳山。
過了水泥橋,是一大片種竹筍的竹林,這一帶是私人農園。
前行不久即可看到由廢輪胎鋪設的石壁潭山登山口,這讓人想起林口森林步道入口也是鋪設廢輪胎,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指示牌與解說牌,旁邊倒是看到比我們800cc水瓶還大的絲瓜,不過我們想應該是老到留下來做絲瓜布吧!
平坦的泥土小徑後可見到駁坎,前人在此懇種的遺跡。
遇到稍陡坡道,就會綁上童軍繩。
有幾處會遇到取直往上的捷徑,可依個人體力選擇取哪條步道往上走。
遇到兩處往石潭步道的叉路,循主要步道往上走。
此時正是紅圓翅鍬形蟲的繁殖期,沿路都會看到牠的身影,希望牠們能逃過獵食者與小朋友的毒手,順利繁殖下去。
終於走到第一個平坦的休息處,視野不錯,可俯視竹林大橋及竹東鎮。感覺走了好久,看看時間,原來只走了半小時而已。
來到石壁潭山的山頭,因為沒有山頂指示牌,雖然事先做了功課,但還是錯過了叉路,最後還是沒能見到第100號三等三角點。
之後沿著稜線前進,路旁都是結實纍纍的柑橘園,我們在尋找石壁潭山三角點的時候,看到一位老人家拿著畫冊寫生,我們趕緊知趣地離開。
這個路段環繞著五色鳥的叫聲,抬頭找不到牠們的蹤影,正準備繼續前進時,路上赫然發現這片鳳蝶殘翼與三線蝶的屍體,不知是否為五色鳥下的毒手?
風情萬景咖啡,只有假日營業,AM0700~PM1800,最便宜的現磨咖啡加厚片90元,最貴的壺茶150元,不知道有沒有提供餐點,許多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在此休息賞景。小朋友人手一隻鍬形蟲,還有直接裝在塑膠袋裡準備帶回家的,難怪野生鍬形蟲越來越少。
走了快兩個鐘頭,來到一大片空地,人聲鼎沸,很多遊客在此休息用餐,右邊叉路往觀日亭250m,左邊叉路往飛鳳夕照2000m,我們決定先往觀日亭。
觀日亭是飛鳳山的最高點,今天雖然能見度不算遠,無法見到台北101大樓,但居高臨下的感覺還是很不錯。
繼續往"飛鳳夕照"方向前行,我們開始下山,經過了長滿相思樹的"相思崖":相思林上相思崖,相思崖上寄相思,我和老婆大人相攜同行,沒有兩地相思的煩惱!
往下的階梯旁有綠色欄杆保護,沿途瀰漫著淡淡的桂花香,中途左側有往修心宮900公尺的叉路,不取,我們繼續循主道往"飛鳳夕照"方向前進。
步路一分為二,左側為泥土步道,右側是新鋪石塊步道,殊途同歸。
到達二涼亭,涼亭上遊人如織;飛鳳山的三角點就藏在涼亭旁的土坡上,沒有展望,所以沒有人來和我們搶三角點,也不錯。相思樹上掛有飛鳳山H426m標示牌。。
告別二涼亭繼續往下走,一路都是鋪設石塊的步道,輕鬆好走。
到達一涼亭,此處就是著名的"飛鳳夕照"觀賞點,可俯瞰芎林地區。
循主線步道往下走,遇小伯公廟,供奉福德正神的石刻牌位,頗有古味,有別於一般供奉神像的土地公廟。
石階結束即來到第一停車場,路旁攤販不少,很多遊客停車於此,往上循此主線步道往上,走到觀日亭或風情萬景咖啡賞景。
百年古剎--雲谷寺,供奉觀音菩薩,山間雲霧經常飄渺,宛若仙境,因此名為"雲谷寺",建於清朝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可惜民國71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古蹟,僅剩斷垣殘壁,照片中建築物只有屋簷是古蹟。
沿車道往下走一段,繼續走石階步道往感應橋登山口。
回到飛鳳山牌樓,大部分的車都走了,而我們也完成了一座小百岳行程,花費時間約二個半小時。
下山之後,決定到竹東鎮上找吃的,停好車子,已經快要中午兩點了,本來計畫去長春路上的"大湯圓食堂"吃吃看,路上看到這家小餐館門口貼著華人餐飲比賽得獎紀錄(美國紐約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菜廚藝大賽"),已過用餐時間,裡頭仍然高朋滿座,而且都是當地人,雖然外表不起眼,還是毫不遲疑地走進去。
點了我的最愛"大滷麵"(65元),老婆點了排在菜單最上面的"三鮮蓋飯"(85元),外加一盤"炒空心菜"(100元),超級好吃,而且份量很夠;吃飯中,樓上走下來一脫拉庫的人,一位可能是神父的外國人還走進廚房用客家話向廚師說"好吃",我倆打算下次找多一點人來,品嚐一下它的合菜。
午餐吃得實在有些過撐,所以就到竹東老街上散步一圈,竹東老街大概在長春路、東寧路、康寧路一帶,我們首先走到長春路上,大部分都已改建,只有這一小段保存比較完整。
過了朝陽路之後,長春路變成四線道大馬路,竹東三大老厝之ㄧ的"武功堂"就隱身在車水馬龍的馬路旁,我們只在大門外欣賞,拍個照就回頭了。
與商店林立,人聲鼎沸的長春路、東寧路不同的是,康寧路非常寧靜、狹窄,純住家,是三條老街中最適合散步的地方,位在小巷中的"隴西堂"也是竹東三大老厝之ㄧ,在門外就可看到典雅的裝飾,只是新砌的屋瓦似乎有些兒不搭調。
最後,來到今天選擇走飛鳳山的主要原因:因為老婆大人好久以前就一直吵著想去竹東鎮上一家網路上鼎鼎大名的"Baxter義大利冰淇淋店",索性就以此為誘因,讓最近假日就攤死不動的老婆大人離開舒服的小窩,出來走走動動,沒想到我們鬼擋牆找了半天,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了,竟然星期日公休,哈哈哈哈,老婆大人,我完全沒有預謀的,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