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依照慣例出門買早餐、逛街,一走到旅館櫃檯,傳來陣陣烤魚香,原來是旅館阿婆在準備早餐,樂天網站中對這家旅館的早餐評價是便宜(500円/人)又好吃,而我們貪圖美景,所以沒有在這裡吃早餐,想起來好像有點可惜,比我們去便利商店買的早餐還便宜;走到甲府車站附近,已不像昨晚一般人聲鼎沸,有一種安靜美,而車站旁的武田信玄像,還是白天照起來比較有威嚴。


 


 


  帶著早餐,前往也是百城之ㄧ的"甲府城"(也稱舞鶴城、甲斐府中城、一条小山城)。


  戰國1582年時,甲斐國武田氏被織田信長所滅,變成織田信長的領地;後來,織田信長因部下叛變,被刺殺身亡,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命令手下開始築城,好不容易完成了,卻發生了有名的"關原之戰",德川家康打敗豐臣秀吉,取得天下,之後,甲府城一直是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深受江戶文化影響。幕府到了最後"大政奉還",明治天皇實行"廢城"政策,甲府城付之ㄧ炬,只留下天守台。直到1990年,才重修石垣、稻荷櫓、城門......等。


  這一座城其實腹地很小,護城河也只有"遊龜橋"兩旁這一小段。


 


 


我們從"內松陰門"進入,然後就到最高點"天守台",當時到底有沒有築"天守閣"至今是謎。


 


 


天守台上視野非常好,昨天晚上我們就是在這裡俯瞰甲府市夜景。


 


 


  天守台上俯瞰:下方的草坪是"本丸"城的遺跡地,還有按照古圖復原重建的"稻荷櫓",裡面可以蓋百大名城的戳印。


 


 


  高大雄偉的石垣古牆是甲府城最大的特色,這裡是二之丸城,上面的尖塔記得是忠魂碑之類的,所以不太想理它。


 


 


  這裡是"石切遺址"(裁切石塊的地方)。在重新修整的石垣古牆上被刻劃上愛的印記,這是我們在日本第一次看到古蹟被塗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會不會是昨晚七夕留下的呢?


  


 


  離開甲府城(舞鶴城公園),到附近的善光寺一遊。


  善光寺:早在西元600多年即創寺於信濃(長野市),歷史相當悠久,而寺內所供奉的三尊佛像是完全不公開參拜的"絕對密佛",這在佛教界中相當罕見。


  善光寺自開寺一直有不少信徒,中世紀後信徒越來越多;鎌倉時代,外地的信徒甚至仿造善光寺的佛像在各地建了許多"善光寺"、"新善光寺"、"元善光寺"等。


  到了戰國時代,善光寺的原址信濃地區是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戰場,寺廟飽受摧殘,傳說寺內的佛像與寶物四處流散----武田信玄將善光寺遷至甲府、上杉謙信將本尊寶物遷至新潟的上越、寺內的佛像在各武將手中流轉、最後是由一統江山的德川家康將本尊佛像又安放回原本信濃的善光寺。



 


五間三戶的紅色山門,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昭和年間曾因颱風倒塌。


 


 


  山門兩旁立著的兩尊木造門神,雖然因年久失修而有所損壞,但是不管遠看還是近照都仍不失威嚴。


   


 


  手水舍與寺廟倒影。



 


  旁邊的"正一位稻荷社"及一整排的紅色鳥居。


  令我好奇的是:為什麼"稻荷神社"都是加上"正一位"呢?查了維基百科之後,它說:"正一位"有兩種,一種是凡人的身分階級,另一種是神的階級;


  人對國家的貢獻越大,階級愈高,到頂就是"正一位",事實上歷史中得到的最高階級也只是次一等的"從一位",而且通常都死後才追贈,生前就獲得的寥寥無幾。


  而神階則要歷史悠久的神社才能得到"正一位",像"稻荷神"的本寺"伏見稻荷神社"就是,所以從它分出去的神社都使用相同稱號,所以"正一位"變成"稻荷神"的另一種稱號。


 


 


善光寺的紅色正殿,總面積三百多坪,是日本東部最大的木造建築。


 


 


聽說一生只要到善光寺參拜過一次,就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這裡的國寶還有如來雕像、最早的源賴朝雕像、正殿天井上兩隻龍的畫像,......,我們只是走馬看花,因為還有下一個古蹟等著我們----武田神社


  這裡本來是武田信虎(父)、信玄、勝賴(兒子)三代居住60年的遺址,大正天皇即位時將武田信玄追封爵位,並尊為"忠臣",於是仰慕愛戴武田信玄的山梨縣居民就和政府合力建蓋,完成這座神社,封他為"甲斐國的守護神"。


  入口前跨越護城河的紅色"神橋",繼續往前就是"表參道"。


  


 


  武田家軍事威力叱吒風雲,但是遺址中卻沒有高大的城牆,護城河也只有一條,這和分布各地的豪華城堡比起來,實在不成比例。


  因為武田信玄認為:"人是城堡,是石頭圍牆,是護城河;情是友方;仇是敵人",因此除了城池的基本保護之外,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凝聚力和友情的支持,難怪我們在他死後好幾百年的今天,到甲府國一帶遊覽,仍然處處都看得到紀念他的史跡,可見他是多麼受到百姓的信任和愛戴!


  武田神社本殿


  


 


  菱和殿:這裡是為了讓祈願的民眾有更舒服的環境而新修的建築,和旁邊的古蹟搭起來有點突兀,裡面天花板上有120幅當地畫家的作品,頗壯觀。



 


  水琴窟:大正年間興建神社時,園藝設計師的巧思:在土裏埋入有孔的瓶子,讓水滴落,耳朵附在連接的竹管上就可以聽到古琴聲音,傳說具有消除疲勞的療癒功效,因此近年來備受注目,旁邊有我害怕的兩腳動物,不敢靠近,所以無緣證實。


 


 


  躑躅崎館遺址:武田氏三代居住地,"躑躅崎"是這裡的地名,據說由此可以一覽富士山、南阿爾卑斯山、八岳連峰、御岳連峰這些包圍甲斐地區的群山勝景,信虎選擇以此為城,必定還有戰略要地的考量。今天雲層仍然很低,我們什麼山、哪個岳都沒看見,只看到一些石牆土堆和古井。


 


 


  甲陽武能殿:其實就是表演的舞台。"甲陽"之名是源於武田信玄的軍書"甲陽軍艦",而且有"甲"斐國"陽"光之意;"武能"就是"舞能",因為這裡和"武田氏"有關所以取同音字"武",意思是"能"劇"舞"蹈的表演,所以旁邊就立著看板:"風、林、火、山"四個能劇表演介紹,"風之卷"其中有一齣就是熟悉的"羽衣"(三保松園),"火之卷"有"夜討曾我"(音止瀑布),看了好親切;另外,好久不見的"101次求婚"女主角"淺野溫子"8/22(六)將在這裡演出。


 


 


  在靜岡縣的時候,什麼都和"德川家康"有關;一進入山梨縣,到處都在賣"餺飩麵"、"信玄餅"、要不然就有"風林火山"字樣。


  這四個字是出自於我們中國的"孫子兵法",卻被用兵如神的"武田信玄"當成"旗印"(旗幟的標誌),意思是"疾行如風;徐行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幾年前NHK有一齣大河劇就以這四個字當戲名,演的就是武田信玄的故事。


  忽然下起滂沱大雨,還好我們也已走到護城河邊的車子旁了,沒有一早就變成落湯雞。我們這麼認真了解武田信玄,他果然也守護著我們,感恩喔!



 


相關聯結:


維基百科之武田信玄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A6%E7%94%B0%E4%BF%A1%E7%8E%84&variant=zh-tw


甲府城:http://www.zephyr.dti.ne.jp/~bushi/siseki/koufujo.htm


善光寺:http://www.zenkoji.jp/


甲府善光寺:http://www.kai-zenkoji.or.jp/


武田神社:http://www.takedajinja.or.jp/index.php


武田信玄(新田次郎著)一書簡介:https://www.ylib.com/search/pre_show.asp?BookNo=J1004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izzly bear 的頭像
Grizzly bear

僑愛又一村

Grizzly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