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預定行程是去爬富士山,就算不能登頂,至少也要到五合目去瞧一瞧;可是半夜裡淅瀝嘩啦地下起雨來,把我們從睡夢中吵醒,心都涼了一截。天一亮就起床看看窗外,雨變小了,兩人於是帶著早餐,到昨天黃昏時才報到的"大石公園"一探,試試運氣。

 


 


  清晨五點多,薰衣草花田中已經有很多專業相機等待著,我們的攝影師當然也不落人後,架起我們的傻瓜,而我呢,則坐在旁邊的咖啡座上享受著美景與早餐(青森蘋果,又大又好吃,香脆可口,一顆98円),等著等著,身後的富士山還隱約可見,可是無情的雨滴卻已打在身上,兩人只好商量著:難道今天要在民宿裡和貓咪玩一天嗎?最後決定先把明天的景點"身延山久遠寺"挪到今天,古剎配上雨絲,應該更詩情畫意,後來覺得這個變動真是太棒了,這座廟宇是我最喜歡的一處,這也是租車的好處,可以更機動的調整行程。


  雨越下越大,風雨之中,開過一段崎嶇蜿蜒的山路之後,雄偉的"三門"已經等著我們。這座三門可是大有來頭的,和京都的知恩院、南禪寺並列為"日本三大門"。"三門"的正式名稱叫做"三解脫門",意思是經過"空"、"無相"、"無願"才能達到涅盤解脫的境界。


   


 


進了三門,古木參天,似乎日本的古剎都有這樣的景色


 


 


  750年前,日蓮法師53歲時受到領主"南部六郎實長"邀請,住在這座海拔1153m高山的草庵中,日蓮宗的身延山久遠寺開始發展起來,日蓮法師在這裡度過晚年,61歲時圓寂,留下"魂魄永住身延山"的遺言,至今,這裡還是日蓮宗的總寺院,法華經的根本道場。


  步道盡頭就是"南部六郎實長"的塑像,他的左邊寫著"男坂(坂是山坡的意思)",男坂旁邊越過小橋的山路寫著"女坂",不知何意?而右邊就是"菩提梯"。


   


 


  菩提梯:意思是"到達了悟境界的階梯",依照"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分為七段,共287階,1.3公里的參拜道,連接著"三門"和"久遠寺"。


  這些石階看起來陡,走起來更陡,自認為不算肉腳的我們,走了一段就快斷氣了,因為一階非常地高,所以腿必須抬得很高,而且天雨路滑,這真是難為短腿又懼高的我了,走完一段之後,旁邊出現泥土路,看起來平易近人多了,所以我們改走山路,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剛剛看到的"男坂",即使比較不陡,也走得我們氣喘如牛,汗如雨下。到達頂點時,一群年輕人正好爬上來,好想替他們拍拍手,年輕就是不一樣。


 


 


  第一個看到的建築物是"五重塔",老公很認真地唸著漢字,試圖要翻譯給我聽,我也很認真聽課,可是越聽越怪,說是某某夫人所"寄"的,聽得我一頭霧水,眼望著這麼高大的建築,怎麼寄?忍不住問"寄什麼?"以前貨運應該沒那麼發達吧?!老公被我問倒了!


 


  後來看解說牌看多了,才歸納出"寄"應該是"捐"的意思,這樣才比較合理。


  久遠寺本堂:明治年間的大火燒毀了原址,現在所見是1985年才重建完成,拖了鞋子,進入正殿,金光閃閃,頂棚八角型的金色吊飾,煞是華麗,可惜禁止拍照。


 


 


  整個建築非常精緻,地板踩起來感覺都不一樣,低頭一看,都是用成條成塊的木頭作成的,刨得非常平滑,攝影師還特別蹲下來拍入口階梯的木料,奢侈的是全部地板都是這種紮實的質感,真的很華麗但不環保!


 


 


  棲神閣祖師堂:供奉日蓮宗祖師爺日蓮法師,所以叫做"祖師堂",同時,因為日蓮曾有遺囑:"我身滅亡後,魂魄永住身延山",因此又叫"棲神閣"。


 


 


和本堂相連,一黑一紅,加上雕刻的花紋用色非常活潑鮮艷,又是另一種感覺。


   


 


  外面雨下得不小,可是進來之後,每棟建築之間都有這樣的走廊連接,所以參觀起來完全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今天來這裡真是明智的決定。走道上有提供茶水、休憩的和室,牆上門邊還有一些介紹,其中展示著一排畫,介紹日蓮法師一生為了日蓮宗所做的奉獻和努力,這種介紹方式我喜歡,現在仍印象深刻。


 


 


  祖廟拜殿:前面一座八角塔供奉著日蓮大師的遺骸,後面則是歷代法師和開基領主的諸侯親屬們的牌位。建築又是不同風格,顯得沉穩樸實,但是雕工還是一樣細膩精緻。


 


 


佛殿:旁邊都是納骨堂,所以攝影師本來不太想照它。


 


 


  坐在舊書院廊簷下,就能看到美美的庭園景色,蠻喜歡日式建築中這種廊簷的設計,坐在這裡,可以很放鬆的談天、欣賞風景,想起日劇"螢之光"中的劇情。


 


 


  大客殿:裡面有"新書院",所以看到很多年輕僧侶來來去去,裡面掛著很多匾額、字畫,都大有來歷,但是光線太暗,傻瓜照不起來,只有這張拍起來比較清楚。


 


 


  回到本堂穿好鞋子,撐著傘,在雨中散步,不同角度,看到的又是不同的風景。巍峨的鐘樓和青銅製的大鐘,人變得好小,事實上鐘樓只是這裡的小型建物。


 


 


棲神閣和拜殿的屋宇


 


 


  這裡的"垂枝櫻"非常有名,我們處處看見,但都是葉子,棕熊說還是拍下來,給最喜歡垂枝櫻的ㄚ彭看,她們小倆口清明節左右去京都度蜜月,櫻花開得好漂亮,好羨慕她,人家也想要四月再來一次!可惜最美的時候卻無法休假。


  但是光拍沒開花的垂枝櫻很奇怪,所以第一張主題是本堂和棲神閣;第二張是開基堂,供奉當時邀請日蓮法師來此的領主"南部六郎實長"。


 


 


  這一棵垂枝櫻老到要用拐杖了,開起花來一定非同凡響,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只未開花,而且修剪得有點呆!最後一張是"女坂"旁成排的垂枝櫻,走在花下,多~浪漫啊!那時下的將是櫻花雨,我一定不會撐傘的!


 


 


  最後,我們出"甘露門",走"東參道",沿著"女坂"下山。然後才恍然大悟,男坂是菩提梯的替代道路,可以通到本堂,女坂是走到另一個入口"甘露門"的,整個路線正好畫成一個圓。


 


 


  山泉旁邊供奉著兩尊小沙彌,放著好多杯子供善女信女取水飲用,杯子上的標誌在這附近到處都看見,一間古廟就玩了一個上午,我們都餓了,棕熊說這個標誌讓他想到"丼"飯,古人說"相由心生"果然不假,腦子想著什麼,就把看到的想成什麼。


 


 


  回到三門,結著好多好多的草鞋,是信徒祈福用的嗎?我們不解,只能亂猜!這次的"丼"更大了,非找食物去不可了。


 


 


  三門下是商店街,狹窄的老街只供單向通行,所有店家的店員都夾道列隊招呼我們,讓我們好生害羞,心想:不必如此多禮嘛,雖然我們是遠從台灣來的!


  後來遇到十幾台大型遊覽車,浩浩蕩蕩上山而來,原來他們才是店員們夾道歡迎的對象,生意要上門了,我們的小ㄅㄨㄅㄨ豈敢擋路,只好閃到路旁,等了好久才下得山去。


  早上來的路上曾經進過這個"下部"休息站,看到這間有水車的手打蕎麥麵店,早就打定主意午餐在這裡解決,所以我們忍著飢餓捱到這裡。


 


 


  裡面賣的東西非常簡單,只有(冷)蕎麥麵和那種小盒的山菜飯,還好我們日本飲食節目看得不少,知道是把小碟子裡的蔥花、哇沙米拌到醬汁裡面,然後夾麵條到醬油中沾著吃,越吃越覺得醬汁鹹味變淡,甜味增加,麵吃完了,就把壺裡的熱麵湯加入醬汁中,我本來還想說:"怎麼有人要喝醬油湯?"加了之後,嗯~真是人間極品啊!原來的涼意都一掃而空,胃暖暖的,非常滿意的一餐,茶也非常好喝,1600円,便宜啦!


 


 


店門口,旁邊漂亮的紫陽花盛開著,我們告別下部的身延山,回河口湖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izzly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