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以前的同事聚餐,大家各自聊著工作的近況。


  Jean是國中註冊組長,她提到今年國小畢業生和去年差不多,可是去年國一入學每班人數達到36人左右,今年卻降到33人一班,一個年級20個班,入學總人數足足少了1.5個班,這些國小畢業生到那兒去了呢?越區就讀?私立國中?人間蒸發?我們都很納悶!


  下午五點多,社區活動中心前面停了一輛桃園客運擋住我回家的路,只好坐在車裡,看著穿著新制服,揹著新書包的學生魚貫下車,一看就知道是國一的菜鳥,書包上還閃著嶄新的校名"六和國中"~~桃園平鎮市明星私立學校"六和高工"的國中部~~好遠哦,每個人的書包都又厚又大,彎腰駝背地拖著腳步,臉上寫滿了"累",和我們學校那些頑皮解放的孩子放學時的臉孔完全不同,看著他們,心裡想:國一應該還沒開學啊?!何況,這哪是13歳孩子的模樣?31年次的老人家都比他們有精神!忍不住心疼這群陌生的孩子!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某位朋友的家庭,他在學校是一位積極鼓吹大家要讓孩子自主學習、多元發展、快樂成長的好老師,可是他的另一半卻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夫妻倆只要一碰觸到教育問題,就會爭執不休,最後為了生活的和諧,他選擇妥協,教育問題全由另一半決定,生活因此平靜了。


  因為不能輸在起跑點上,所以托兒所、幼稚園一定要讀貴族雙語學校;接下來雖然上的是公立小學,但是才藝課程非常緊湊:兒子要上小提琴、圍棋、跆拳道;女兒要學鋼琴、芭蕾;兩個孩子都必修繪畫、電腦、游泳.....,我常常聽朋友抱怨說為了接送孩子,夫妻倆都沒了假期,沒了自由,上班之外的副業就是當司機,我心想:這怪誰呢?


  他的孩子今年要升國一,依他的想法,就近就讀學區內的公立國中,讓孩子正常發展,他的伴侶當然不會同意,堅持要把孩子送到明星私校,所以小六時,就已經先補習一年,孩子很爭氣地考上了,可是苦日子也正式開始了~~第一學期學費十幾萬,八月一日就開學,而且已經開始每天上課到晚上九點的生活。


  這樣的爭執和掙扎應該很多家庭都曾經歷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很多,沒有絕對的對錯,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可是誰能確定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看著眼前的六和學生,想想朋友的孩子,下午聚餐時的疑問我瞬間得到解答:減少的1.5個班不是遷戶籍到明星學校,就是去讀私立國中了!心想:我如果上前告訴他們"台北的國一新生晚上九點才放學!",他們會覺得自己比較幸福,然後開心一笑嗎?還是,雖然比較早放學,可是晚上還是要趕場上補習班!


  坐在車裡,忽然覺得欣慰,因為對照之下,我們家的小孩幸福多了,喆喆這個暑假也即將升上國一,可是過得非常逍遙愜意,每天在家看漫畫、玩寵物、聽音樂、打電動、和妹妹鬥嘴吵架,最認真做的事情就是打籃球,努力讓自己長高,全家還到大陸玩耍~~這才是13歳該有的生活,不是嗎?


  另外,今天是我們家的大姐姐(第三代的老大)大學放榜的日子,考上彰師大特殊教育系,她覺得自己考差了,不甚滿意,可是我們家從老到小都覺得大姐姐超棒,因為她從來不曾補習,我們也不曾給她目標和協助,一切都是她自訂計畫、自我要求,這樣成熟懂事的大姐姐,真是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反覆思考著"不輸在起跑點上"的意義,應該不只是學業、才藝這些外在看得到的表現而已吧!非外顯的思辨判斷、好奇探索、自信氣度、視野胸襟、知足惜福,......這些人生態度應該更重要吧!


  我沒有孩子,也許不能完全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沒有資格來評論這件事,更何況教育的方式本來就因人而異,但是旁觀這些過度填鴨長大的孩子 ,有沒有時間探索自我?會不會對讀書學習產生反感,然後變得敷衍功利,做表面功夫?父母們千萬別"揠苗助長",13歲,人生只有一次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izzly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