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沿著"龍嵩正街"上坡,首先看到了路名的由來~ "龍嵩廟",真正名稱應該是"聖奧斯定教堂"。


  聖奧斯定教堂:由天主教"奧斯定會"修士於西元1588年創建,1591年完成,是澳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是澳門第一所以英語佈道的教堂。教堂最初的建築非常簡陋,不堪風雨,教士們於是用棕櫚葉覆蓋屋頂來覆蓋修補,每當大風吹來,樹葉便隨風飛揚,遠遠望去,就像龍鬚豎起,當地華人就稱它為"龍鬚廟",粵語諧音就叫"龍嵩廟"。後來分別在西元1728年、1814年、1825年重建。


  我們來得早,教堂還沒開門,我們先欣賞外觀:歐洲文藝復興古典式風格,總高約17米,入口為雙柱,是石製"羅馬塔司干式"造型,頂部是三角形山花,中間的神龕供奉著聖母像,窗邊有許多卷渦形裝飾和白色線腳,外牆以黃色粉刷,轉角有"隅石"。



 


 


  教堂對面的綠色建築是崗頂劇院~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澳門唯一的西式劇院建築


  西元1860年,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為了紀念當時的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大家集資興建了這座劇院,除了用來表演音樂戲劇之外,這裡也是當時葡萄牙人的重要社交場所,裡面還設有舞廳、桌球,和收藏外文古籍的閱書樓。


  西元1873年,加建了現在看見的正立面:寬15.7米的羅馬圓拱式門廊,頂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結,下面由四組八支6米高的"愛奧尼式倚柱"組成三個券洞,券洞上就是劇院的葡萄牙文名字"伯多祿五世劇院"。側面牆上有連續九扇寬2.45米的羅馬圓拱式落地大窗、綠色外牆、墨綠門窗、紅色屋頂與周圍黃色為主的環境互相襯托,既對比又協調。  


 


 


  照片中黃色的建築就是聖奧斯定教堂,綠牆紅頂的就是崗頂劇院的側面落地窗,中間這一片用碎石子鋪成葵花圖案的路面就是"崗頂前地",很多條爬坡的小巷在此交會,是道路的最高點,名字取得真是名副其實.這裡以前叫做"磨盤山",人文景觀薈萃,好多個列入世界遺產的景點包圍著這塊前地,剛才已經看到兩個了,還有......


  聖若瑟修院已有二百多年的辦學歷史,為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培養出許多教會人才,老一輩的澳門人都稱之為澳門天主教的"少林寺",因為不對外開放參觀,所以我們只能在門口照相紀念。


  


 


  何東圖書館位在崗頂前地,聖奧斯定教堂側門隅石對面,聖若瑟修院隔壁,是集歷史、文化、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公共圖書館,上午十一點開門,時間還沒到,大門深鎖。



 


  等待圖書館開門的時間,我們就在附近隨便走走晃晃,發現小巷子裡的地名很特別:青雲里裡面住的都是洗衣匠嗎?隔壁巷的聚龍里住的都是做苦力的嗎?住民的職業看了一目瞭然,我們兩人不約而同想起周星馳電影"功夫"裡面臥虎藏龍的大雜院.


  另外,苦力圍裡的土地公爺爺是白髮紅面紅身,對聯也很有意思:"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道出住在圍裡的小老百姓不怕年老白髮,只求有錢發財的心聲。


 


 


  回到廣場,看到"聖奧斯定教堂"開門了,本來打算進去裡面參觀的,可是裡面正在佈道,而且已經擠滿了人,我們覺得非常納悶:這間教堂怎麼人氣特別旺?因為是用英語佈道嗎?還是今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呢?東張西望,猜啊猜著,圖書館開門了!



 


  何東圖書館,建於西元1894年(清光緒20年)之前,原來的主人是"官也夫人(Dr. Carolina Cunha)",西元1918年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以1.6億購入當作夏天來澳門消暑的別墅,西元1941年日本佔據香港,何東到澳門避難時就居住在此,直到西元1945年戰爭結束。西元1955年逝世之後,後代子孫根據他的遺囑,將故居捐給澳門政府當作公共圖書館,並留下2.5萬元港幣購買圖書,西元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


  黃綠搭配的西式建築,樓高三層,是澳門典型的花園式豪宅,大門和主建築之間有一大片花木扶疏的庭園,裡面放有桌椅,可以拿書到院子裡閱讀,主建築前面有拱廊設計。


 


 


最初只開放一樓藏書樓部分,裡面收藏著許多珍貴古籍。


 


 


  圖書館後院是一座大花園,裡面種著大樹、盆栽,還有花台、雕塑,現在開放為露天閱覽區,是港澳地區唯一的園林式圖書館。


 


 


西元2005年時,在後花園的側面建起新大樓,成為了全澳門最大的公共圖書館。

 


 


新大樓就建在主樓後面,新舊建築風格完全不同,卻也不會覺得突兀。

 


 


  沿著階梯往上爬,二樓是閱報區,繼續爬到頂,玻璃屋內是公共廁所,玻璃屋外是古蹟主樓的空中花園!


  


  


  感覺自己帶著濃濃的書卷味兒,飄飄然地走出圖書館大門,眼前的畫面讓人一驚~~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聖奧斯定教堂前面站滿了人?



  回家之後做功課,才知道這座教旁供奉的是"耶穌受難像",每年的復活節(四月的第一週)這裡會舉行聖像遊行(出大耶穌),儀式分兩天進行:周六當天早上先進行彌撒,下午開始沿路苦拜,晚上開始將這裡的苦難耶穌像送到主教座堂;週日再由各教堂代表帶領,手持十字架,從主教座堂出發,巡遊澳門市區,最後再將聖像送回這裡。


  原來我們昨晚在主教座堂看到的典禮就是把聖像送過去的儀式;今天又再次遇到準備迎回聖像的盛典,可是當時我們兩人都不知道,兩度與這種一生難得幾回見的聖典擦身而過,如今知道,徒留遺憾!當時兩人還在猜:是不是這裡菲律賓籍外傭很多,所以才會這一座教堂人群特多?鄉巴佬進城,不好學又不敢問,真是貽笑大方!


  我們兩個這個時候來澳門,旅費比平常貴上一倍,因為這幾天是"復活節假期",台灣人對復活節一向沒有特別的活動,所以完全不解為何要變貴,今天見此盛況之後,終於明白了!回歸之後的澳門雖然已是中國的一部份,可是仍然是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地方,我們兩個雖然霧裡看花,不懂發生了什麼大事,但仍慶幸自己至少見識到"復活節"對澳門人的意義,也算是長了見識,不虛此行了!


  出大耶穌影片連結:http://vimeo.com/6296502


  維基百科出大耶穌: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B%A6%E9%9B%A3%E8%80%B6%E7%A9%8C%E4%B9%9D%E6%97%A5%E6%95%AC%E7%A6%A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izzly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