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我們的老街懷舊之旅,第二站--高山市。一般的行程都是以高山為主,古川為輔,實際上似乎也該如此,因為兩個地方位置相近,歷史發展、文化特色、建築、慶典、工藝、特產......相似度都很高,而高山是這個地區腹地最大,最主要的中心城鎮,自然該以這裡為主。可是,我們從白川過來,會先經過古川,本來也打算在那兒蜻蜓點水一下就走,誰知,就陷在它寧靜典雅的古典美當中,所以到了高山市時,感覺很熟悉,只是高山市現代化的部份多得多,而且更觀光化,可以玩玩走走看看買買的地方也大得多,而我們又處在即將返家,旅行的尾聲時刻......
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認真一點,打起精神來了解一下老地方的歷史,才能感受它老的味道。
室町時代末期,在現在的城山公園一帶建造起城堡,當時這附近的地名叫做"高山",城堡就叫做"高山城",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後來,"金森長近"平定了飛驒地區,花了16年將城堡大幅修建,而有"天下名城"之譽。他在這裡開拓城鎮(城下町),發展城鎮文化,經歷了六代,一百多年,史稱"金森時代"。之後,金森氏被轉冊至山形地區,這裡直接受德川幕府管轄,高山城被迫拆除,只留下少數石垣。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期,高山地區文化鼎盛,直到如今仍能感受到這裡獨特的古城文化。
景點1:飛驒國分寺--飛驒第一古剎
話說古早古早以前,聖武天皇在位時,在全國各地廣設"國分寺",西元746年建造了飛驒這一間。但是後來戰火綿延,只有高塔的塔座基石和庭院中的銀杏樹倖存,見證後來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在看到最醒目的"三重塔"本來是七重大塔,當時燒毀了,後來利用留下的基石重建成現在的規模;樸拙的觀音菩薩立像慈眉善目,我們很喜歡,看得出是古董級的重要文化財。
本殿重建於"室町時代"(約500年前),是高山市內最老的建築物,堪稱為"飛驒第一古剎"
我們住在國分寺旁邊的飯店裡,所以成天就在"國分寺通"上走來晃去,國分寺通要走往"三町筋"老街區必定經過的就是跨越宮川的"鍛冶橋",位在橋邊的拉麵店直接就以它命名。
這家"龜屋"不知是賣什麼的,二姐有收集烏龜的嗜好,要求一定要特寫一下。
跨過宮川的"鍛冶橋",橋上有長手仙和長腳仙,從橋上一眼望去,兩旁一座接一座的橋:長手仙後面的綠橋叫做"柳橋",紅橋叫做"筏橋";長腳仙後面的水泥橋叫做"彌生橋",這一段河邊早上有市集。
景點二:三町筋老街--江戶時代商人聚集地
宮川將市中心切成兩個區域,過了橋就是繁華寬敞的"安川通",貫穿了"一之町"、"二之町"、"三之町",合稱"三筋町",自金森時代就是商人富豪的豪宅區,稱為"旦那眾之町"。
"三筋町"以安川通為界,分為上下兩區,因為舊式建築林立,被選為重要傳統建造物保存區。其中"上三之町"保存最好,街口停著很多人力車,是高山市最有人氣的一條街。星期六下午的老街人山人海,拍照都是人。
這家鄉土料理店叫"久田屋",春天會開滿紫藤,很漂亮,雖然現在沒開花,而且沒到店裡消費,但是拍照還是一定要的。
這間"藤井美術民藝館"裡面展示著藤井醫生各式各樣的收藏品。它的大門在老街中顯得很特別,是摹仿高山城"二之丸"的"御門"搭建的"登城門"。(根據日本朋友指導:日本的城堡有劃分區域,每個區域在江戶時期稱為"丸"。)
這是一家蕎麥麵屋門口用機械人偶招攬顧客,會重覆著製作蕎麥麵的動作,十分生動,還會發出"喀喀"的聲音,好好玩喔!
老街一隅
在上三之町逛了一下午的街,幾乎每一家店都沒有放過,逛到兩眼昏黑,兩腿發軟,不得不回家藉展示戰利品時間,趁機休息。等到想到這裡需要參觀的地方還好多好多的時候,天色已經將暗,開著車子想去走"文學散步道",竟然連停車場都封閉了,才後悔應該先玩再逛街的,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老街夜景,和白天判若兩個世界,有點陰森
景點二:東山遊步道
22日(日)一早五點出發去走"東山遊步道",從"城山公園"到"東山寺町",全長3.5公里。我們沿著"安川通"往上走,彎進幽靜的小徑裡,開始登山。
"城山公園"位在三筋町上面的山丘上,這裡就是舊城堡的所在地,現在變成一座公園,微雨的清晨已有很多居民在此運動散步。入口處是"飛驒護國神社",祭拜二次大戰戰歿的飛驒軍人。接著就看到威風凜凜的"金森長近"了。
從這裡俯瞰整個高山市,住宅櫛比鱗次,遠處青山朝霧漸散,空氣非常清新,我們住的地方就在最高樓的左手邊。
"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小猴子真可愛。
聽說金森長近非常喜歡"京都",所以興建城下町時,將散落各地的神社和寺院集結到東邊的山坡上,有"小京都"之稱的"東山寺町"就這麼誕生了。這裡三步一寺院,五步一神社,聽說這裡成排的廟宇來頭都不小,只是我們要趕著七點回去和二姐夫婦吃早餐,一路健行,連照像都省了,僅以這間不知叫什麼的寺院做為代表。
沒想趕回來已快七點半了,遲到了快半個鐘頭,二姐夫婦已先行用餐去了,真不好意思。我們等了一會ㄦ,乾脆也去晃晃走走唄!
一定要早上來的地方就是"朝市"了,高山朝市有兩處:一處是位在鍛冶橋和彌生橋之間的"宮川朝市";一處是位在高山陣屋前的"陣屋朝市"。
"朝市"是從江戶時代的"桑市"開始的,後來養蠶業沒落,改賣蔬果花卉。我們比較喜歡宮川這裡的感覺,河邊擺一些小攤子,賣一些漬物蔬果,另外一邊比較像店家,賣一些名產小禮物。高山陣屋那裡有點像台灣農產品特展的攤位,我們語言又不通,所以連逛也沒逛,看個樣子就走人了。
江戶時代嚴禁奢華,因此每戶人家只能興建2層樓高。雖然外觀樸素,但是部分豪宅的內部卻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只要看到叫做"美術館"或是"民藝館"的建築,大概都屬此類。
這一間"日下部民藝館"的外觀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大一間。我們來得太早,大門深鎖,看不到內在的豪華。"日下部"是當時的御用商人,江戶末期經營"匯兌"生意,這裡在明治年間被大火燒毀,4年後重建成現在所看到的模樣。據說,當時集結了飛驒名匠傾注全力整建,可見財力雄厚。
前往"櫻山八幡宮"的表參道很壯觀,這裡是每年10/9~10舉行日本三大美祭之ㄧ"高山祭"的所在地,建在櫻山山腳下的樹林中,八幡宮中其中一幢建築用作"屋台會館",存放著11座高山祭時所用的"屋台"。
這條"江名子川"一直漫流到東山寺町一帶,河幅不寬,下過雨後,有著潺潺水聲,搭配上河畔的植物,和橫跨的小橋,我很喜歡。
"高山陣屋"位在宮川的"中橋"旁邊,前面廣場上排著各式各樣的早市攤販。這裡本來是高山城主金森氏的豪宅,金森氏被貶到山形之後,這裏改為幕府官員(代官、郡代)管理飛驒地區的辦公機構(役所)。這個辦公役所就被叫作"高山陣屋",是日本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陣屋"。
清晨的老街好寧靜清幽,這樣才有老街的情調嘛!
這個地方我們停留的時間非常短,行程安排不當,逛街時間又浪費太久,最後連走馬看花都說不上,就趕路準備回名古屋還車了,是整個行程中最沒有印象和感覺的地方。有些對不起這裡豐富的人文景觀,都貢獻在商店裏了!
覺得我們幾個這麼隨性的人,還是要先訂一下詳細的實際行程比較好。